科研机构开发的科普课在中小学“圈粉”,面对不断冒出的新需求却只能婉拒 科学家进校园,如何从“贵客”变“常客” 本报记者 许琦敏 这学期,中科院上海有...
“‘中国航天梦’全港征文比赛2021”颁奖典礼举行 新华社香港12月5日电(记者黄茜恬)为向香港市民推广中国航天精神,加深对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及太空探索的认识,香港励志教育青年基金和湾...
如何让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民族文明所达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引导“天价药”开出“平民价” 医保目录调整公布 70万元1针的知名“天价药”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经过谈判后大幅降价,此次被纳入医保新目录;达雷妥尤单抗注射液的年治疗费用...
他的育种成果,让每个中国人多添4斤半口粮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让黑龙江的每寸黑土地都能种上我们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聂守军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所所长、研究员...
本报记者 于灵歌 阅读提示 当前,企业对员工进行数字化监管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甚至用监控防“怠工”。事实上,不少研究表明,数字化监控系统会损害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建议企业保护员工的...
开发新药、涉猎金融、应对气变…… 量子技术改变世界的四种方式 科技创新世界潮 ◎本报记者 刘 霞 美国计算机巨头IBM近日宣布研制出一台能运行12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
从预测进化 AI能“构想”新蛋白质结构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解决“蛋白质折叠问题”的方法。这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挑战...
江苏新冠疫情防治数据显示: 全程接种疫苗 重症发生风险降低88% 关注新冠疫苗接种 ◎本报记者 金 凤 今夏,一起因德尔塔毒株输入国内,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端,经扬州、张家界...
国际空间站种植的辣椒最近获得丰收 什么样的植物能入选太空“菜园” 近地轨道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应种植那些摘了就能吃的即食性果蔬,因为微重力条件下烹饪加工食物难度很大;此外,还...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晔)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5亿年来地质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11月17日,国际刊物《科学进展》发表中外团队研究成果,表明华南周缘酸性火山大规模喷发导致陆地森林大火蔓延,摧毁...
◎本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程 毓 提到垃圾,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无用的东西。而在我们的体内,有一些DNA,也被称为“垃圾”。那么,这些被称为“垃圾DNA”的,真的是我们体内无用的东...
中国空间站:“太空,我们来了!”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⑧】 10年前,有人在网上发帖问:“国际空间站何时轮到中国人上去?”下面一条回复霸气十足:“中国人要上就上自己...
科技点亮文旅创新 从烟雨江南到苍茫西北,从清新海岛到梦幻雪乡……在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以下简称“文旅博览会”)上,无须长途奔波,便可“秒至”中国大江南北...
2022国考将启:计...
全国14地约谈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