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卫健委: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为健康宁德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19-10-25  文章来源:东南网 点击:640203

 

“医者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回到家乡履行医者职责,成为助力家乡发展的一份子,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刘剑锋,美国ECFMG认证医学博士、加拿大胃肠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专业领域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与研究。2016年3月,经宁德市中医院境外引进,现担任该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

在他的帮助下,宁德市中医院迅速组建成立了肿瘤科,把国外双靶向治疗和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肿瘤等临床新技术引入医院,并陆续开展了肺部肿物穿刺、恶性肿瘤基因检测等新技术。

这是市卫健委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的生动模板。近年来,市卫健委牢固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观念,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为健康宁德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蔚,事业兴。卫生人才队伍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今年以来,市卫健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5”人才新政,围绕《2019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组织实施了2019年宁德市医院等市直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计划(第二批),全市已招收23名毕业生。开展人才补助待遇申报工作,对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宁德市名医、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等人才项目及时兑现补助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市各医疗机构贯彻“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人才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模式,主动对接名医团队,在去年建立12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的基础上,今年成功申报了10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通过牵手名医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其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明显提升我市临床专科建设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宁智回归”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优势,目前已成功对接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知名院士、专家25名,已有8人与市属医院对接项目。

为缓解我市基层卫生人员短缺的现状,市卫健委持续实施定向委培计划。今年全市招收定向委培生71人,其中县级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52人。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宁德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从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

“大手牵小手”才能借梯上楼、借势发展。今年以来,市卫健委持续深化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上半年全市18家医院共对口支援56家基层医疗机构。其中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家县级医院,共派出帮扶人员95人次,派驻人员共诊疗患者58070人次。15家县级医院对口帮扶45家基层医疗机构,共派出帮扶人员100人次,派驻人员共诊疗患者23650人次。全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5’人才新政和我委制定的5份配套文件,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政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持续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推动优质卫生人才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基本财力保障县县级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用好用足柔性引才政策,并将柔性引才这一模式扩大到县级医疗机构,争取柔性引进更多的名医专家团队到我市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助推我市医疗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

“医者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回到家乡履行医者职责,成为助力家乡发展的一份子,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刘剑锋,美国ECFMG认证医学博士、加拿大胃肠肝病研究中心主任,专业领域为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与研究。2016年3月,经宁德市中医院境外引进,现担任该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

在他的帮助下,宁德市中医院迅速组建成立了肿瘤科,把国外双靶向治疗和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难治性恶性肿瘤等临床新技术引入医院,并陆续开展了肺部肿物穿刺、恶性肿瘤基因检测等新技术。

这是市卫健委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的生动模板。近年来,市卫健委牢固树立“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观念,努力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为健康宁德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蔚,事业兴。卫生人才队伍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今年以来,市卫健委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5”人才新政,围绕《2019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切实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组织实施了2019年宁德市医院等市直医疗机构公开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计划(第二批),全市已招收23名毕业生。开展人才补助待遇申报工作,对名医“师带徒”工作室、宁德市名医、引进医疗卫生人才等人才项目及时兑现补助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市各医疗机构贯彻“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人才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柔性引才模式,主动对接名医团队,在去年建立12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的基础上,今年成功申报了10个名医“师带徒”工作室。通过牵手名医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其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明显提升我市临床专科建设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宁智回归”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外人才资源优势,目前已成功对接国内医疗卫生行业知名院士、专家25名,已有8人与市属医院对接项目。

为缓解我市基层卫生人员短缺的现状,市卫健委持续实施定向委培计划。今年全市招收定向委培生71人,其中县级本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52人。为加快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宁德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从建立健全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

“大手牵小手”才能借梯上楼、借势发展。今年以来,市卫健委持续深化医院对口帮扶工作,上半年全市18家医院共对口支援56家基层医疗机构。其中3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11家县级医院,共派出帮扶人员95人次,派驻人员共诊疗患者58070人次。15家县级医院对口帮扶45家基层医疗机构,共派出帮扶人员100人次,派驻人员共诊疗患者23650人次。全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及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5’人才新政和我委制定的5份配套文件,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政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卫生人才引进力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做好卫生人才招聘工作。持续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推动优质卫生人才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贫困县和扶贫开发重点县、基本财力保障县县级的医疗服务能力。同时,用好用足柔性引才政策,并将柔性引才这一模式扩大到县级医疗机构,争取柔性引进更多的名医专家团队到我市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助推我市医疗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