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充电桩为例,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迅速推广,智能充电桩似乎一夜之间在城市空间里变得随处可见。在公共充电站,充电桩往往有运营商维护和管理,风险相对可控,而类似商场、停车场、小区甚至个人安装的分散充电桩,安全隐患会随着设施的老化一天天加剧。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永东,是我国充电桩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确保用电安全,防止漏电风险,一直是他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充电桩发生的漏电事故较为少见,刘永东认为,这一方面与设备较新还未老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行业标准较为严格不无关系。
充电设施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能源局,属于电力行业的范畴之内,因此行业标准中关于用电安全的要求也更加精细和严苛。
目前,某些行业和领域涉及用电设施的制定标准和规定中,对于用电安全的规范可能还不够完善。
例如,广州交通设施机箱漏电事故后,媒体发现,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系统用室外机柜安装设计规定》中也有“易于淹没的洼地不应设置室外机柜”的规定,但如何界定并无详细规定。再比如,关于同样备受关注的户外广告牌,《广东省户外广告管理规定》的要求十分简单,广告牌须“符合国家建筑物和构筑物电气安全的要求”。
刘永东希望各个行业在用电方面,特别是针对户外设备要更加重视起来。如果其他行业制定的规范中有涉及涉电内容的,可以援引电力行业相关规范或请电力监管部门参与制定。
用电安全任重道远。在此,我们也提醒和呼吁社会各用电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属于自己产权的涉电设施管理安全责任。尤其在雨季,一定要注意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运行维护,规范日常用电检查,加强用电安全意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全面防范和坚决遏制公共场所供用电安全事故发生。
文末小贴士:
暴雨天出行注意一下这些地方
01.积水路段
连续大雨,有些路段积水也是比较常见的,能避开就避开,不能避开一定要随时观察附近有没有用电、供电设备,有没有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避免水体导电而产生触电事故。
02.景观灯
景观灯虽然绚丽多彩,但其供电线路长期暴露在烈日、雨雪、冰冻环境中,绝缘老化速度明显加快,尤其在潮湿浸水环境下,可能暗藏漏电隐患。水下的景观灯就不说了,曾发生过三姐弟因为水池景观灯漏电触电身亡的惨剧。
特别是那些安装在地上、跨桥、建筑物底部的景观灯,到了大雨积水时就等于是个“水下景观灯”了,而且漏电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水下景观灯。
03.广告灯
一些地方的公交站广告牌是灯箱式的,而箱体往往是导电的金属材质,暴雨天确实存在安全隐患。
04.路灯
路灯为居民夜晚出行提供了照明。平时大家可能不觉得它危险,经常有人在路灯下摆个地摊、锁个单车啥的,甚至还有熊孩子喜欢对着灯杆嘘嘘……这些做法都存在很大的触电风险,因为路灯灯杆也是导电的金属材质,杆内又有电线,不是没可能漏电的!特别是雨天,一旦雨水浸入、内部线路破损或者有接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近年来,路灯电死人的事故并不罕见。
05.供电设施
供电设施包括室外的供电箱、变压器、供电线路等。
一般情况下,它们装在路边、屋后、人行道或绿化带旁边,都做过安全处理,悬挂有警示标示,只要不主动攀爬、触摸、破坏,一般是没事的。
一旦下雨并发生水灾时,供电箱设施若受损或被水淹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特别是带电的电线断线落入水中,因为水具有导电特性,极易引发人员触电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哪怕是高压输电线路断线掉在地上或树上,也不能随意靠近,要离开8米以上,防止跨步电压伤人。
06.红绿灯
红绿灯虽然没有路灯那么多,但是原理一样,也尽量不要触摸、攀爬,雨天更要远离。因为曾经也发生过红绿灯漏电的案例。
我们该怎么防范呢?
别急,小编为您梳理了安全防范措施:
1.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供电箱,不触摸景观灯、喷水池,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远离掉落地上或水中的供电线路。
2.绕过积水严重路段。如果必须要蹚水,一定要观察附近有没有电线断线落地、电杆倾斜或倒地、树枝倒压线路等危险情况,还要观察附近有没有供电箱、变压箱或其他带电设备浸泡在水里。
3.如果发现有人触电倒地,千万不要贸然伸手施救。人体导电,赤手救人或使用潮湿、金属工具触碰触电者都极其危险。先赶紧通知消防、急救和供电公司来现场处理。在他们来之前,别忘了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
如果无条件做好绝缘防护,一定要等专业人士来处理,万不可逞能,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