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左边
联通右

科技

“1台手术用破4个球囊”引争议 真是“集采”惹的祸?

“1台手术用破4个球囊” 真是“集采”惹的祸?      调查结果公布:与病变和手术操作有关,与球囊质量无关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国家以“价格换市场”开展带量采...

中国团队将玉米等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马爱平)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基因组编辑团队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发...

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世界第一

中新社北京12月30日电 (马帅莎)北京时间12月30日零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航天2021年宇航发射任务圆满收官,全年航天发射次数达5...

突破核电技术发展瓶颈

突破核电技术发展瓶颈      尽管优势明显,但核电安全问题仍是其命门。应充分利用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上相对领先的优势,继续推动有关技术攻关,探索高温气冷堆商业应用和商业优势,抢占世界核电技术制高点。  ...

教AI认手语的年轻人:借助科技让更多聋人被“听见”

教AI认手语的年轻人      他们借助科技力量,试图让更多聋人被“听见”“听懂”      本报记者雷琨、李亭、梁姊      今年5月,世界智能大会现场,一个“手语角”吸引了不...

给建筑装上“隔震垫” 以柔克刚抵御地震危害

15.4亿元      除了古建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成果业已应用于许多其他民生工程,如中小学校舍、医院等重要建筑的隔震加固工程,以及高层隔震住宅区的建造工程。各类别的项目合计已有60余项,总建筑面积约336万平...

机会真的来了?听听“元宇宙”逐风者怎么说

本报记者 于量 实习生 高菁      什么是元宇宙?虽然这个问题目前仍未有权威答案,但是“元宇宙元年”却已不由分说地进入尾声。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科幻...

美鹿群中至少检测到3种新冠病毒变体 白尾鹿可能成为新冠病毒库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近日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数个地点自由放养的白尾鹿中检测到至少3种新冠病毒变体。      之...

百度女科学家对话梅耶马斯克:女性撑起AI人才半边天

12月29日,2021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举办期间,来自百度、学界及各行各业开发者齐聚分论坛热议AI人才培养话题。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高随祥等人均发表主题演讲。其中,梅耶·马斯克在对...

林郑月娥:期待香港与深圳共同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新华社香港12月27日电(记者韦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27日以视频方式参加首届西丽湖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时表示,香港可以与深圳协同合作,力争在科技领域为国家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次论坛由国家科技部...

用科技手段“浇灌”盐碱地上新希望

用科技手段“浇灌”盐碱地上新希望      科技人员开展了不同类型盐碱地治理利用以及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了一批适用技术,如耐盐碱植物种植改土技术、微生物土壤调理制剂控...

碳纳米管“变身”超微型晶体管 宽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1/25000

碳纳米管“变身”超微型晶体管      宽度仅为人类头发丝的1/25000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刘霞)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显神威      12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再次大显神威,托举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顺利实现第二次出舱操作,成功按照预定时间圆满完成舱外设备安...

火星有了中国的足迹……这一年,科技创造希望

年终盘点      这一年,科技创造希望      编者按      科技创新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拉着2021年奋力拓开了时空的深度和广度。      仰望星空,我们沿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于深邃幽远的蓝色深空摘取硕...

“沃田科技行动”启动 耕地科学保护利用迫在眉睫

“沃田科技行动”启动 耕地科学保护利用迫在眉睫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总体来看,我国耕地资源‘三少’特征凸显,即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挖潜耕地资源少。”...

71/122 第一页上一页67686970717273747576下一页最末页GO